新編輸血醫學(第四版)

324-054C/9789863684848

ISBN

9789863684848

作者/出版社

*孫建峰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3/4

定價NT$ 950
NT$ 855
數量

重量:1.4kg 頁數:660   裝訂:精裝 開數:26.6 x 19.2 cm  印刷:雙色


簡介:

《新編輸血醫學》第四版是作者承襲前一版之架構,彙整最新資訊與近期臨床及教學經驗重新編撰。內容大致分為五大部分,涵蓋血庫免疫血液學和抗原抗體反應、血庫基本測試原理和檢驗方法、血液成分的輸用和輸血的不良反應、輸血相關的免疫學調適與傳染性疾病、新生兒溶血性與自體免疫溶血性疾病,以及親子鑑定等。其中Rh系統及P相關系統改寫較多,使讀者較易理解,另外新生兒及胎兒溶血單元作者做了相當程度的改寫,另外本版特別介紹癌幹細胞的重要性,期使讀者了解經由免疫機制來移除癌幹細胞之觀念在癌症治療上的重要。本書為實用且深具價值的教材,是醫技學系不可或缺的教課書,也可作為醫學生、醫師學習,以及醫檢師執業時輔助的工具書。


四版序

新編輸血醫學再版以來匆匆又過了 6 年,由於前次改編的架構與內容大致上已趨完備,我大致維持前版的架構,在此版核.酸序列及胺基酸採用了正確的表示法,而核酸的編碼是以胺基酸序列之起動碼開始編碼,因此胺基酸與核酸編碼序列大多能相對應。整體架構仍分為五部份,以下為此次本書最重要的結構:

第 1 至第 8 章主要為血庫免疫血液學。Rh 系統相當複雜,此次改寫較多讓整體有比較順暢可讓讀者比較容易入門瞭解。MNS 系統這一章前次已加入了最新的資訊,那就是長庚醫院 2014 年發表的論文評估在台灣華人米田堡系列基因之分佈,顯示在對 1027 個病人檢體全面就 Mi.V,/Mi.XI、Mi.I/Mi.II/Mi.VII、Mi.VIII/Mi.IX、MilIII/Mi.IV、MiVI/

MiIX 及 Sta 等基因作 PCR 擴增,長庚醫院發現在這 1 千多個個人中只發現具 Mi.III 基因及 Sta 基因的個人(分別為 5.6% 及 3.4%),並未發現其他型的米田堡系列基因,而此次也將米田堡敘述重新整理,另加入 Sta 章節讓有興趣的讀者有較多的解。另外,在前版中 P 系統已提供了最新的基因模式,能解釋 P1 及 P2 表現型的形成機制,也加入 P 系統,在此版則將 P 相關系統有較明確的敘述:(1) P1Pk (P1PK 003, CD77),三個抗原 P1 (001), Pk (003), NOR (003)。P1 抗原呈多樣性分布、Pk 屬高頻率抗原,而 NOR 屬低頻率抗原。NOR 也是發生在基因單點突變才發生的,臨床上也罕見。(2) 紅血球醣脂 Globoside (GLOB 028) 有 P(001) 及 PX2(002) 二個抗原,兩個抗原都是高頻率抗原。(3) FORS (FORS 031),有 FORS1 (001) 1 抗原,是低頻率抗原 FORS1 發生在基因單點突變而讓原本無基因產物表現型 (null phenotype) 的基因活化,臨床上罕見;及高頻率抗原 LKE (901 017),屬高頻率抗原。

第 9 至第 12 章討論抗原抗體反應與血庫基本測試原理和檢驗方法,包括抗體篩檢、鑑定、及交叉試驗方法等,此次的修改仍較少。但更重要的是在前版中台灣我們提到的以 Manual polybrene 方法及台灣捐血中心所提供的抗體篩檢細胞組作了數十年並未經過確效過仍值得再提及:長庚醫院在 2014 年所發表的對台灣過去此一程序所作的確效結果,由於我們僅有 GP.Mur 存在之事實,台灣使用捐中供應之含 GP.Mur (Mi.III) 作為篩檢細胞是正確的。我們發現雖然 Sta 基因的個人有 3.4% 但在台灣,anti-Sta 並不是一個臨床上重要的抗體,我們篩檢細胞不必加入 Sta 對以來篩檢 anti-Sta

第 13 至 15 章討論捐血及血液成分的製備及貯存未作更動。

第 16 至 21 章則討論血液成分輸用和輸血相關不良反應、輸血相關的免疫學調適 (Immunomodulation) 及感染性疾病,以及新生兒溶血性疾病、自體免疫溶血和藥物相關的溶血性疾病等。前版中己加入介紹「富含血小板之血漿 (platelet rich plasma)」此一臨床上相當受囑目的新興成分、也比較詳細的(超過 4 頁篇幅)來討論「適當的輸血治療」以及「輸血門檻 (transfusion threshold)」的問題、在輸血反應中 TRALI 這一部份我加入相當重要的新資訊及證據,介紹有關 anti-HNA-3a 抗體在嚴重性 TRALI 病人的重要性。此一部份編輯較少,不過對第 20 章新生兒及胎兒溶血我作了相當程度的改寫。

第 22 章至第 24 章則包括其他課題如親子鑑定、品管學、與幹細胞移植等此次對這一部未作更動。但在前版對幹細胞移植這一章已作相當大的更動值得注意:這一章對幹細胞移植作整體觀念上的介紹,讓讀者可以在此一章中獲得幹細胞移植的基本概念;前版對對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A/HLA)、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與移植物抗血癌細胞反應 (graft-versus-leukemia reaction, GVL) 有所介紹外,更對調理治療(preparative/conditioning regimens) 包括髓根除性 (myeloablation) 調理治療、減低強度 (reduced intensity) 或非髓根除性 (non-myeloablation) 調理治療也有所敘逑,我並介紹癌幹細胞 (malignant/leukemic stem cell) 的重要性,以期使讀者了解經由免疫機制來移除癌幹細胞之觀念在癌治療上的重要。

本書每一章後都附有參考書及文獻以供讀者進一步閱讀需要之用,單一引用則在文中以較小字體附註。此次也把所有的圖表及重要內文製作成學習幻燈片希望能對學校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及有幫助。

很高興這一次改版的結果,有更接近自己能接受的內容,更希望也能對醫師及醫檢師在血庫學及輸血醫學方面的了解有幫助。

孫建峰

2022年9月27日

目 錄

第 1 章  遺傳學  1

1.1 遺傳學 1

1.2 遺傳學上的重要名詞 1

1.3 孟德爾定律 3

1.4 基因型、表現型與遺傳型式 5

1.5 族群基因學 8

1.6 連鎖不平衡 10

1.7 血型系統與分子遺傳學 10

1.8 參考文獻 16

第 2 章   血型系統─血型物質之構造及功能 17

2.1 血型系統 17

2.2 紅血球膜上蛋白質與細胞骨架 22

2.3 血型抗原之功能性分類 26

2.4 抗原無表現型與臨床表現 37

2.5 參考文獻 40

第 3 章   ABO 血型, Hh 血型及Lewis血型 41

3.1 血型之臨床重要性 41

3.2 ABO血型系統 42

3.3 ABO之功能、組織分布及與疾病關聯性 43

3.4 ABO抗原物質及其製造 45

3.5 ABO血型系統之分子生物學 49

3.6 ABO血型抗原血清學檢驗 57

3.7 H缺乏表現型 63

3.8 ABO定型不合 67

3.9 Lewis系統 71

3.10 參考文獻 75

3.11 學習案例 75

第 4 章  Rh 血型 81

4.1 Rh血型系統命名 81

4.2 Rh蛋白及Rh血型抗原 86

4.3 Rh基因 90

4.4 C/c或E/e抗原及相關抗原 92

4.5 RhD 抗原及抗原表位及各類D變異型 96

4.6 RH 基因無表現型 109

4.7 Rh 相關抗體 109

4.8 Rh血型系統與疾病 111

4.9 參考文獻 112

4.10 學習案例 112

第 5 章   MNS血型  117

5.1 MNSs 抗原及命名 117

5.2 MNSs抗原分布及 GPA/GPB 蛋白結構 119

5.3 無表現型 128

5.4 GPA基因和GPB基因 128

5.5 Miltenberger系列(米田保系列) 130

5.6 GPA/GPB 雜合蛋白及相關的稀有抗原 134

5.7 MNSs 相關抗體 142

5.8 MNSs 血型系統之功能與疾病相關性 144

5.9 參考文獻 144

第 6 章   其他主要血型  147

6.1 P1PK及相關血型抗原 147

6.2 I抗原 157

6.3 Duffy系統 160

6.4 Kidd 抗原系統 167

6.5 Kell 及Kx血型系統 169

6.6 參考文獻 176

第 7 章   其他血型  177

7.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上的血型抗原 177

7.2 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之黏附分子的血型抗原 184

7.3 補體調節蛋白上的血型抗原 187

7.4 紅血球酵素上的血型抗原系統 192

7.5 紅血球轉運蛋白上的血型抗原 194

7.6 其他血型系統 195

7.7 各種血型系統之抗體 203

7.8 參考文獻 204

第 8 章   血小板與嗜中性白血球抗原  205

8.1 血小板抗原系統 205

8.2 血小板表面醣蛋白 207

8.3 血小板同種抗原及抗體及抗原之分生結構 211

8.4 血小板抗原有關之免疫疾病 214

8.5 血小板特殊抗體之測定 217

8.6 白血球或顆粒球抗原系統 221

8.7 顆粒球及白血球抗原分佈 222

8.8 顆粒球或白血球抗體之臨床意義  229

8.9 白血球抗體測試 231

8.10 參考文獻 231

第 9 章  抗原與抗體反應  233

9.1 抗原抗體反應 233

9.2 抗原抗體反應及抗原抗體複合物之形成及促進之因素 236

9.3 紅血球交叉凝集及影響凝集之因素 241

9.4 實驗室常使用的誘發或增強紅血球抗原抗體反應及凝集的方法 243

9.5 血庫標準試驗方法之演變 249

9.6 非傳統的血庫測試 252

9.7 參考文獻 258

第 10 章   抗人類球蛋白試驗及洗出試驗  259

10.1 抗人類球蛋白試驗 259

10.2 直接抗人類球蛋白反應 261

10.3 間接抗人類球蛋白反應 271

10.4 洗出試驗 272

10.5 血庫其他血清學測試 276

10.6 參考文獻 278

10.7 學習案例:直接抗球蛋白反應陽性 278

第 11 章  抗體篩檢及抗體鑑定試驗  281

11.1 輸血前血庫作業 281

11.2 抗體篩(普)檢 282

11.3 抗體鑑定 289

11.4 參考文獻 305

11.5 學習案例:抗體鑑定問題 305

第 12 章  輸血前配合檢驗  309

12.1 前言 309

12.2 交叉試驗的發展 310

12.3 交叉試驗之血清學試驗 313

12.4 一般及特殊輸血需注意事項 326

12.5 發血 328

12.6 參考文獻 329

12.7 學習案例 329

第 13 章  捐血者之選擇與捐血  333

13.1 血液來源 333

13.2 捐血者健康標準 334

13.3 自體輸血 343

13.4 捐血者血液之收集 347

13.5 常規捐血檢驗之不合格率 349

13.6 血液分離 349

13.7 參考文獻 355

第 14 章   血液成分之製備與臨床應用  357

14.1 前言 357

14.2 血液抗凝保存劑 357

14.3 血液成分之製備 361

14.4 血液成分之儲存 363

14.5 血液之運送 365

14.6 血液成分之臨床輸用 365

14.7 輸血相關問題 368

14.8 血液衍生物之製造 369

14.9 參考文獻 371

第 15 章   血液儲存之生理及生化變化  373

15.1 輸血治療的指標 373

15.2 紅血球代謝 373

15.3 血庫庫存血液的生理變化 375

15.4 富含血小板之血漿臨床應用之機制 384

15.5 參考文獻 384

第 16 章  血液成分輸血  385

16.1 血液成分療法 385

16.2 為什麼使用血液成分? 385

16.3 適當的輸血治療及輸血門檻 389

16.4 血液成分及其臨床運用 394

16.5 富含血小板之血漿之臨床應用 414

16.6 參考文獻 415

第 17 章  輸血相關免疫力調適   417

17.1 白血球相關的輸血反應 417

17.2 HLA抗原敏感化及抗體形成過程-HLA-I及HLA-II抗原限制 419

17.3 輸血與免疫力抑制 424

17.4 免疫力調適之機轉 430

17.5 乏白血球血品之臨床適應症(健保署之規定) 432

17.6 參考文獻 433

第 18 章  輸血不良反應  435

18.1 輸血反應的種類及發生頻率 435

18.2 溶血性輸血反應 436

18.3 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 446

18.4 過敏反應及蕁麻疹反應 459

18.5 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 461

18.6 細菌感染 469

18.7 輸血相關循環超載 471

18.8 輸血後紫斑 471

18.9 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 472

18.10 參考文獻 478

18.11 案例 479

第 19 章  輸血相關傳染性疾病  485

19.1 輸血與病毒感染 485

19.2 輸血相關細菌、寄生蟲、及感染性蛋白質感染 493

19.3 輸血相關感染之預防 499

19.4 參考文獻 515

第 20 章  新生兒及胎兒溶血症  517

20.1 前言 517

20.2 新生兒及胎兒溶血症之致病機轉和臨床診斷 518

20.3 紅血球抗原/抗體不合之致病性抗體和嚴重度 519

20.4 Rh不配合性新生兒溶血 Rh(D) HDN 521

20.5 ABO不配合性新生兒溶血 523

20.6 Rh HDN 及 ABO HDN 兩種新生兒溶血症之比較 524

20.7 新生兒溶血症之致病機轉 524

20.8 胎兒溶血症之診斷 526

20.9 新生兒溶血症的治療 529

20.10 Rh敏感化之預防 532

20.11 參考文獻 535

第 21 章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及藥物誘發免疫溶血性貧血  537

21.1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537

21.2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致病機轉及臨床症狀 538

21.3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之實驗室檢驗 542

21.4 直接抗球蛋白反應陰性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之實驗室檢驗 547

21.5 自體免疫性溶血病人之輸血原則與治療 548

21.6 藥物誘發之免疫溶血性貧血 549

21.7 致病機轉及臨床症狀 549

21.8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之實驗室檢驗 555

21.9 參考文獻 557

第 22 章  親子鑑定  559

22.1 歷史背景 559

22.2 基因鑑定之臨床應用 561

22.3 作為親子鑑定測試之系統 561

22.4 DNA多樣性測試 565

22.5 親子排除 577

22.6 小孩-母親-假設父三人組合親子確定 582

22.7 單親關係計算 585

22.8 其他親屬關係計算 588

22.9 參考文獻 598

22.10 學習案例 599

第 23 章  血庫作業品質管制體系 611

23.1 基本觀念-品質管理的精神 611

23.2 全面品質管理 614

23.3 血庫作業之品質管制 618

23.4 參考文獻 625

第 24 章  造血幹細胞移植 627

24.1 造血幹細胞移植簡介 627

24.2 移植種類 631

24.3 臨床應用及時機 634

24.4 移植結果與預後 637

24.5 幹細胞移植相關實驗室方法 639

24.6 移植相關併發症及其處理 641

24.7 參考文獻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