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醫學實務

8531-002C/9789861267340

ISBN
9789861267340
作者/出版社
*劉勝義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11/1

定價NT$ 850
NT$ 765
數量
庫存不足

重量:1kg  頁數:368    裝訂:精裝  開數:16k  印刷:雙色

蕭序
睡眠佔據了人類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一,影響十分深遠,早期研究者認為睡眠只是一種去除了清醒特性的被動狀況,只是深層的休息,或僅介於清醒和死亡之間的過渡狀況,並沒有太多值得探討之處。先人之所以關注睡眠,並不是為了睡眠的品質是否良好,而是為了睡眠當中所經歷的夢境。古人常把作夢與鬼神信仰相聯繫,視為憂咎禍孽的示兆,也常常透過占夢、詳夢來預測人事禍憂。夢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上至朝庭國家大事,中至刑事冤案之破解,下至一般民眾之生活買賣,可謂是巨細靡遺。
這種以夢境為主流的睡眠觀念,從上古時代一直延續到近代,主宰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醫學的進展。一直到了1875年,英國利物浦有一位外科醫師Richard Caton,首先發現了腦部有電流的活動,睡眠醫學的研究才開始出現一點點曙光。可是Caton的這項報告當時並未獲太多回響,直到1928年德國約拿大學 (University of Jena) 的精神科教授Hans Berger開始設計了腦波的記錄儀器,也發現了大腦的α,β波,睡眠醫學的研究才逐漸的開展出來,Berger也因此被尊稱為腦波學之父。
隨著記錄儀器的進展,1930年代以後,睡眠的其它腦波波形陸續被發現,睡眠和清醒的中樞與神經控制也逐漸清楚。到了1953年芝加哥大學生理學教授Nathaniel Kleitman和他的研究生Eugene Aserinsky發現速眼動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睡眠的腦波變化也才開始有了速眼動睡眠 (REM) 和非速眼動睡眠 (non-REM) 的分野。當時的睡眠醫學,其實並不是學術的主流,Kleitman卻全心全力投入睡眠研究,開啟了睡眠醫學的新紀元,睡眠醫學界因此尊稱他為睡眠醫學研究之父。他的另外一個學生,Dr. William C. Dement,繼續發揚光大,後來在1963年轉到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開闢了知名的史丹福大學睡眠醫學中心,也領導了世界睡眠醫學的潮流。
從睡眠醫學的發展史來看,睡眠醫學有系統的進行臨床診療工作,大約是1970年代以後的事情。1977-1978年間,我到紐約大學醫學院進修臨床呼吸生理學,在Bellevue Hospital Center的肺功能室裡接受訓練,那時他們也才開始進行床邊的睡眠檢查,主要目的是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1979年以後我回到臺北榮民總醫院,進入了肺功能室工作,卻發現我們也有著相當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個案,為了診療這些病人,只好自行組合了儀器,向陽明生理所李不偏老師借了耳垂血氣計,用一具六頻道記錄器,在肺功能室裡做起了簡易的睡眠檢查。
劉勝義先生就是當時我們在臺北榮總一起開創睡眠檢查的研究伙伴,為了記錄病人的睡眠,研究人員犧牲了自己的正常睡眠時間,徹夜守在儀器旁邊記錄各種生理訊號,第二天還要回到實驗室,一頁一頁的進行資料分析,最後把結果輸入電腦,完成報告給臨床醫師判讀。這種土法煉鋼式的檢查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也不十分標準。於是,1983年我到了多倫多大學正式跟Dr. Eliot A. Phillipson學習睡眠檢查 (polysom-nography),回國後1985年購入了Grass Model 78D Polygraph儀器。劉先生也於1989年到負有盛名的史丹福大學睡眠中心進修,他花了6個月的時間,跟William C. Dement, Mary A. Carskadon, Sharon Keenan和Nic Butkov等老師們學習,專門研習睡眠檢查的各項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1992年他再到威斯康辛大學進修數位化睡眠檢查技術。回國之後,經過不斷努力,終於使臺北榮總睡眠實驗室標準化、電腦化,達到了現代的標準,也嘉惠了許多睡眠障礙的病友。
劉先生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工作,已經累積了三十多年的經驗和心得,也由技術員、副技師,升任為技師,而且在2002年成立的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獲選為理事,為臺灣睡眠醫學界奉獻心力。2003年他從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榮退,可是並沒有開始含飴弄孫遊山玩水,他一面在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繼續貢獻專業能力,一面在各個醫院演講教學,同時傾畢生經驗完成了《臨床睡眠檢查學》睡眠醫學技術專籍。該書在2004年出版,已經頗獲好評。可是睡眠醫學的發展,並沒停下腳步,睡眠醫學的技術規範,也是不斷的進步更新。劉先生再接再勵,精益求精,除了修訂該書的內容之外,更把新近幾年的進展,容納在這本《睡眠醫學實務》中,相信對睡眠醫學的教學訓練,一定更有裨益。

臺北榮民總醫院
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
蕭光明 謹識

李序
過去十餘年間,國內睡眠醫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從跨領域的專家共同創立臺灣睡眠醫學學會、各個醫療院所紛紛設立睡眠中心、乃至於專業睡眠技師及睡眠機構認證制度的建立與推行,促使台灣的睡眠醫學逐步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這幾年國內睡眠醫學的精進並非偶然,乃是奠基於幾位真知灼見的先行者所打下的堅固地基,方能隨著臨床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成長茁壯。本書作者劉勝義先生,不僅長年投身於這個重要但孤獨的臨床工作,犧牲自己的睡眠,整夜守護著睡眠障礙者,而且獲選擔任睡眠醫學學會理事,積極推動台灣的睡眠醫學從無到有。在前述的各項里程碑上,經常看到劉理事孜孜不倦的身影,即使從工作的崗位退休,劉理事仍然持續提攜後進,無私地分享個人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積極參與國內外睡眠醫學學術會議,不但是令人尊敬的老師,也是永遠認真的學生!
在睡眠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包含多頻道睡眠記錄及正壓呼吸壓力檢定等的臨床睡眠檢查是睡眠醫學以及相關研究的核心技術。雖然臨床睡眠檢查的發展已歷經半個世紀,但是由於施行步驟繁瑣、檢查時間冗長、加上結果判讀費時又複雜,往往成為有興趣於睡眠醫學者的門檻而望之卻步。對於初入門者而言,不但必須面對冰冷的儀器介面,而且又須克服自然的生理時鐘,如果提供指引的參考資料,仍然是一本本厚重的原文書籍,恐怕受檢者的睡眠障礙還沒得到適當的處置,臨床睡眠檢查工作者已經開始失眠。
2004年劉理事編著的《臨床睡眠檢查學》發行後,因為內容精簡扼要,將繁複的臨床睡眠檢查,用熟悉且流暢的語言呈現,所以這些年間,《臨床睡眠檢查學》已經成為有志於睡眠醫學工作者的入門以及重要參考書籍。最近幾年來,國際睡眠醫學也有一些變革與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包括新版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系統的發行以及睡眠和相關事件判讀工作手冊的問世。前者代表睡眠醫學界對於各種睡眠障礙的重新認知,後者則總結1968年睡眠檢查判讀標準(R & K標準)發表迄今的最新共識。睡眠障礙診斷及睡眠檢查判讀標準的改變,當然是基於許多實證研究資料,其重要性無庸置疑。為了將這些重要訊息與新知介紹給國內睡眠醫學同道,經常看到劉理事穿梭在國際睡眠醫學會議的場合,並積極吸收相關資訊。而若熟悉國內睡眠醫學學術活動的讀者,應該也會經常見到本書作者關於睡眠醫學教育訓練的演講公告。在《臨床睡眠檢查學》發行六年後的今天,終於盼到這些寶貴資料的文字化。本書不但添加許多睡眠檢查技術的新資訊,而且也包含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相信這本《睡眠醫學實務》在短時間內必定成為臨床睡眠醫學工作者,特別是睡眠檢查技師,人手一冊的必備書籍。
甚者,《睡眠醫學實務》除了涵蓋睡眠檢查技術之外,更由作者增添許多臨床睡眠醫學的寶貴知識。因此本書不只是睡眠檢查理論與實務的專業書籍,其實也是一本睡眠醫學的入門教科書。
白居易在秋雨夜眠的詩中提到「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臨床睡眠醫學,當然並非如此浪漫,但是如果主觀經驗的睡眠,可以經由睡眠檢查技術,化作可測量、客觀化的生理現象,讓我們得以一窺神秘的睡眠,何嘗不是一種科技的浪漫?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帶領讀者們進入睡眠醫學的殿堂,發掘黑夜中無邊的奧妙。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睡眠中心主任
李信謙 謹識

作者序
自從2004年《臨床睡眠檢查學》出版以來,廣受國內睡眠醫學界的肯定和重視,編者甚表欣慰,在此表達十二萬分的謝意。雖然國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睡眠檢查品質已經大幅地提昇,睡眠障礙病患也獲得最好的治療,但是近幾年來美國睡眠醫學與診療技術的發展仍然相當迅速,許多重要的睡眠醫學著作和創新的診療技術紛紛出爐,而且眾多新穎的睡眠醫學文獻和診療技術指引也陸續發表,例如2005年《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系統第二版》、2007年《睡眠技術的基本原理》、《攜帶式睡眠監測應用於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的臨床指引》與《睡眠和相關事件判讀工作手冊(法則、術語和技術規格)》、2008年《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手動呼吸壓力檢定的臨床指引》以及2010年《瞭解與施行睡眠和相關事件判讀的技師工作手冊》和《睡眠醫學原理與實務第五版》等等。
上述著作和文獻提供許多最新的睡眠醫學知識和創新的診療技術,對於從事睡眠醫學的工作者幫助極大。編者有鑑於此,乃決定再利用閒暇之餘,將最近幾年來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睡眠實驗室的工作經驗與多次前往美國參加睡眠醫學年會,研習最新睡眠醫學與診療技術的心得彙整成書,希望能夠在睡眠醫學的領域繼續貢獻所學,以促進國內睡眠醫學的全方位發展。
本書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包含睡眠醫學的發展、睡眠與清醒的神經生理、正常睡眠與睡眠障礙、失眠症、嗜睡症、異睡症、睡眠相關呼吸障礙、睡眠相關動作障礙、數位化睡眠檢查、睡眠生物電位、睡眠呼吸參數、整夜睡眠檢查、睡眠期的判讀、正壓呼吸治療、心律不整、記錄品質與雜訊、小兒睡眠檢查和攜帶式睡眠監測。編者引用許多睡眠圖譜的實例,並且詳細地敘述和解釋,希望學習者能夠獲得全面的瞭解。
事實上,睡眠醫學的領域極為廣泛,牽涉的學科相當眾多,例如內科、精神科、神經科、胸腔科、小兒科、牙科和耳鼻喉科等等,因此編寫臨床睡眠醫學的書籍,實屬相當艱鉅的工作,除非是具備完整的學習過程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出版實用的睡眠醫學與診療技術書藉。編者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未來能有更多的醫療人員和研究學者參與睡眠醫學的工作,以提昇國內睡眠醫學的水準,增強睡眠障礙病患的照護。本書如有疏忽或不妥之處,尚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本書能夠順利付梓,首先我要感謝早年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彭瑞鵬主任提供編者出國進修臨床睡眠檢查的機會與當時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William C. Dement、Mary A. Carskadon、Sharon Keenan和Nic Butkov等師長的教導。我也要感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李信謙主任傳授精神醫學相關的知識和協助部份章節文字的修正。最後我更要特別感謝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蕭光明主任的諸多指導和百忙之中詳細地審閱本書。

臺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
劉勝義 謹識

目錄
    蕭序 iii
    李序 v
    作者序 vii
第 1 章 睡眠醫學的發展 (DEVELOPMENTS IN SLEEP MEDICINE) 1
第一節 國際睡眠醫學的起源 1
第二節 美國睡眠醫學的發展 3
第三節 國內睡眠醫學的發展 6

第 2 章 睡眠與清醒的神經生理(NEUROPHYSIOLOGY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11
第一節 神經網路 11
第二節 清醒調控機轉 15
第三節 睡眠-清醒週期的調控 21

第 3 章 正常睡眠與睡眠障礙(NORMAL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25
第一節 正常睡眠 25
第二節 睡眠障礙 33

第 4 章 失眠症 (INSOMNIAS) 39
第一節 概論 39
第二節 鑑別診斷 41
第三節 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46

第 5 章 嗜睡症 (HYPERSOMNIAS) 49
第一節 日間過度嗜睡 49
第二節 猝睡症 52
第三節 多重入眠時間檢查 54
第四第 清醒維持檢查 62

第 6 章 異睡症 (PARASOMNIAS) 65
第一節 概論 65
第二節 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覺醒障礙 67     
第三節 快速動眼期睡眠相關異睡症 69
第四節 其它異睡症 72

第 7 章 睡眠相關呼吸障礙(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77
第一節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77
第二節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93
第三節 陳史氏呼吸症候群 96
第四節 睡眠通氣不足症候群 103
第五節 複雜型睡眠呼吸障礙 106

第 8 章 睡眠相關動作障礙(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117
第一節 腿部不寧症候群 117  
第二節 週期性肢體抽動障礙 123     
第三節 其它睡眠相關動作障礙 132

第 9 章 數位化睡眠檢查(DIGITAL POLYSOMNOGRAPHY) 135
第一節 傳統睡眠檢查技術 135
第二節 數位化睡眠檢查的應用 142
第三節 數位化睡眠檢查系統的技術規格 144

第10章 睡眠生物電位(THE BIO-ELECTRICAL POTENTIALS DURING SLEEP) 147
第一節 腦電圖 147
第二節 眼動圖 153
第三節 肌電圖 156
第四節 心電圖 157

第11章 睡眠呼吸參數(THE RESPIRATION PARAMETERS DURING SLEEP) 159
第一節 前言 159
第二節 呼吸氣流 163
第三節 呼吸動作 164
第四節 血氧飽和度 166
第五節 鼾聲 168
第六節 脈波傳導時間 174

第12章 整夜睡眠檢查(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177
第一節 睡眠檢查前的準備 177
第二節 睡眠檢查的開始 178
第三節 睡眠檢查的過程 185
第四節 睡眠檢查的結束 186
第五節 睡眠檢查報告 187

第13章 睡眠期的判讀 (SLEEP STAGE SCORING) 197
第一節 清醒期 197
第二節 非快速動眼第一期 200
第三節 非快速動眼第二期 203
第四節 非快速動眼第三期 207
第五節 快速動眼期 210
第六節 較大的身體動作 215
第七節 腦波覺醒 218
第八節 非典型睡眠期的判讀 222

第14章 正壓呼吸治療 (PAP THERAPY) 235
第一節 正壓呼吸治療的發展 235
第二節 傳統式正壓呼吸治療 237
第三節 雙壓式正壓呼吸治療 250     
第四節 自動式正壓呼吸治療 259
第五節 雙壓自動通氣補助式正壓呼吸治療 261

第15章 心律不整 (CARDIAC ARRHYTHMIAS) 267
第一節 正常心電圖 267
第二節 心律不整 269

第16章 記錄品質與雜訊(RECORDING QUALITY AND ARTIFACTS) 279

第一節 記錄品質 279
第二節 認清雜訊 280
第三節 排除雜訊 295

第17章 小兒睡眠檢查 (PEDIATRIC POLYSOMNOGRAPHY) 303
第一節 睡眠期的判讀 303
第二節 清醒期 304
第三節 非快速動眼第一期 305
第四節 非快速動眼第二期 306
第五節 非快速動眼第三期 306
第六節 快速動眼期 307
第七節 呼吸事件的判讀 308

第18章 攜帶式睡眠監測 (PORTABLE MONITORING) 311
第一節 腕錶活動量監測 311
第二節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監測 318

附錄 (APPENDICES) 321
附錄一 睡眠日誌 321
附錄二 睡眠檢查夜間問卷 322
附錄三 睡眠檢查晨間問卷 323
附錄四 艾普渥斯嗜睡度量表 325
附錄五 史丹福嗜睡度量表 326
附錄六 睡眠檢查記錄表 327
附錄七 壓力檢定記錄表 328

常用術語 (GLOSSARY) 329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343
索引 (INDEX) 347

新書簡介
本書為作者繼2004年出版《臨床睡眠檢查學》後,再度彙整近年來投入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實驗室的工作經驗,及多次參與國際性睡眠醫學年會,所研習之最新睡眠醫學診療技術的心得,加以集結成書。內容涵蓋睡眠醫學的發展,及失眠症、嗜睡症、異睡症等各種睡眠障礙之判讀標準,同時引用許多睡眠圖譜的實例,詳細解釋並完整呈現作者的臨床經驗,使本書成為睡眠檢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專業書籍,亦為國內睡眠醫學的發展提供一全方位的嶄新視野。